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 >  最新发布  >  正文
时间:2021-11-07 09:06:26   浏览次数:

不轻信,莫贪心

别轻信,慎转账

网络时代,变化快

预防诈骗,莫懈怠

网络交友,陷阱多

谨防诈骗,莫犯错

1C40F

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、网络和短信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,设置骗局,对受害人实施远程、非接触式诈骗,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。

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

01作案手法速度快

9061

犯罪分子作案手法翻新层出,千方百计编造各种虚假事实进行诈骗犯罪,从最初的“中奖”“消费”等虚假信息,发展到“绑架勒索”“电话欠费”等虚构事实诈骗,甚至冒充电信工作人员、公安民警诈骗,欺骗性非常大,识别很困难,没有接收过诈骗信息的群众非常容易上当受骗。

02社会危害相对较大

9CAF

一些群众多年的积蓄一夜之间被犯罪分子骗取,思想包袱很大,个别群众因被骗后厌世自杀,给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。

校园诈骗不容轻视

为抓好典型案例的学习运用,最高检和教育部同时提出工作要求,要坚持惩治和教育挽救相结合,依法妥善处理在校学生涉“两卡”犯罪问题,对于涉“两卡”犯罪的在校学生,要坚持以教育、挽救、惩戒、警示为主,根据其犯罪情节、认罪认罚、退赃退赔、一贯表现等情况,认真落实“少捕慎诉慎押”理念,给予其悔过自新的机会;要坚持预防为先,加强以案释法,深入开展校园法治宣传和思想教育。

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

克服“贪利”思想,谨防上当

9642

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、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,不要轻信,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,以免上当受骗。

不要轻易将信息泄露给他人

B922

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、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、电话,要仔细核对,不要着急恐慌,轻信上当,更不要将“急用款”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。

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,不要盲目轻信

9FF8

对接到培训通知、冒充银行、公检法机构等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、婚介类的诈骗,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、核对,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,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账,不应汇入个人账户,不要轻信上当。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、检察、法院、银行等的电话号码,务必多方印证,尝试回拨电话核实,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手法冒认电话号码。

正确使用银行卡及银行自助机

76DF

到银行自动柜员机(ATM、CRS等)存取遇到银行卡被堵、被吞等情况,认真识别自动柜员机的“提示”真伪,千万不要轻信和上当,最好拨打自动柜员机所属银行电话的客服中心了解查问,与真正的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处理和解决。

遇到情况要做到"六不三问"

不轻信,不汇款

不透露,不扫码

不点击链接

不接听转接电话

主动问当地警察

主动问银行

主动问当事人

(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、人民日报;图片来源于平安北京朝阳)